冬已至,春可期。经历了线上课堂的坚守,在老师和同学们的期盼中,11月21日,中国乒乓球学院迎来了线下教学的第一周。
为保障线下复学和疫情防控工作有序进行,中乒院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学院领导积极部署,全体教职工行动起来,全面夯实校园疫情防控、教育教学等任务,以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迎接同学们线下复课。
伴随着冬日的暖阳,中乒院学子们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迈着轻松的步伐结伴前往教学楼。上课中,一个个专注的眼神,一次次积极回答问题,老师的精彩讲解与学生的好学奋进相互“碰撞”,展现出饱满的学习热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积极的学习态度,为学院本学期线下教学工作的顺利开营造了良好的开端。

中乒院训练馆中,同学们在专项课上钻研技术,每一张球桌旁都能看到同学挥汗如雨的身影,展现出青年的朝气蓬勃,正是这个年纪最好的模样。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在课余时间,中乒院学子也丝毫不肯懈怠,在图书馆内累积知识。

中乒院实验教学中心将人工智能和新兴科技引入乒乓球教学和训练中,实现乒乓球教学和训练科学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实验室里,乒院学子们运用高速摄像、无线肌电、无线心率、测力台等多台高精度数字化乒乓球运动数据采集与分析设备,积极探索着体育的新发现

<中乒院学生线下课堂感想>
线下上课的第一周,怀着期待的心情坐到了教室,在课程中感受到了老师们高水平的学术素养,感受到了同学们的思维发散能力,也感受到了上海体育学院中国乒乓球学院师生们浓厚的学术氛围。——在读硕士 王泽彬
这一周里感受到了课程的充实与丰富和老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活跃的课堂氛围,同学们各抒己见,每节课都能收获到很多的知识。还进行了课题实验、小组作业讨论以及课堂汇报ppt,每一次活动都是自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在读硕士 干露露
面对面的温暖,近在耳畔的教诲,讲台前的您,在那一次次会面和问候中,师生的情谊愈加深厚。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在今后的学习训练生活中不忘初心,同心共进,身心一统,兼蓄竞攀。——在读本科生 李兆鹏
我们又回到那个充满活力的教室了,朋友圈的文案要从“今天是谁错过了签到”变成“早八人,早八魂”。朋友圈的配图从寝室的点点滴滴变成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恢复了线下上课,也要记得随时佩戴口罩哦。——在读本科生 周晓璐
盼望着盼望着,我们终于相见于这个冬天。许久未见的教室,依旧明亮干净,听到熟悉的上课铃声再次响起,学习生活回到了正轨。和蔼可亲的老师们,亲切熟悉的同学朋友们,再次遇见,仿佛久别重逢,这就是上体最美的风景!——在读本科生 黄蔼晔
迈出宿舍,迎着阳光,再次踏入温暖的教室,齐齐翻动书本的声音,伴着老师对知识的耐心讲解。线下的久别重逢,耳边是熟悉的喧哗声。恢复线下教学,一切逐渐回到了正轨,一起好好享受美好的校园生活吧!——在读本科生 杨思嫚
我的线下第一课是专项课,在课堂上感受到拼搏的动力,身体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拉伸,同时对乒乓球运动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学习,严格要求自己。道阻且长,我们行则将至。——在读本科生 贺煦岚
花开疫散,同心成长。线下课程的开展,代表着本学期学习征程的再次出发。真实鲜活的面授课程,思维碰撞出的绚丽火花,中乒院学子领略了线下课堂的魅力。中乒院将继续切实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筑牢疫情防线,全体中乒院师生携手共进,向阳而生,不负时代。
素材来源/中乒院研究生会、学生会
撰稿/刘逸凡、王泽彬、刘睿思
图片/刘逸凡、王泽彬、刘睿思、周晓璐、易江南、冯一笛、周晓璐、周怡瑞、黄蔼晔、杨思嫚
指导老师、编辑/俞丰穗